“中心”为江南实验小学上心理团辅课
发布时间: 2025-05-23 浏览次数: 10


5月22日,屯溪江南实验小学的操场变成了一座“快乐协作实验室”。中心张教授带领大学生志愿者,为三年级学生设计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团辅活动。通过三个层层递进的趣味游戏,孩子们在笑声中解锁了团队协作、身体协调和快速反应的“超能力”。

“团队合作不是简单的分组,而是需要肢体协调、沟通默契和快速反应的复合能力。”活动采用“肢体激活—团队磨合—反应强化”三阶段设计,对应心理学中的社会协作理论与感觉统合训练原理。



【游戏一:节奏大师——唤醒身体的“协调密码”】

“拍拍手、跺跺脚,跟着音乐加速啦!”学生们在志愿者带领下,完成从拍手、拍肩到交叉拍腿的渐进式协调训练。随着音乐节奏加快,动作难度升级,孩子们从手忙脚乱到流畅同步,现场欢呼不断。“节奏游戏能激活小脑与前额叶的协同工作。”心理志愿者储思曼解释道,“当身体动作与听觉信号同步时,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我控制力会自然提升。”

【游戏二:松鼠与大树——玩出来的团队默契】

三人一组,两人手拉手筑“大树”,一人当“松鼠”。当“猎人来了”的指令响起,“松鼠”要闪电般窜入新“树洞”,而“大树”则需快速重组。最精彩的是一组“落单松鼠”急中生智,直接钻进两棵“大树”的臂弯,引发全场爆笑。“这个游戏没有输家!”“重组时的沟通(‘快来我们这!’)、保护弱者的自发行为,都是真实的团队精神萌芽。”

【游戏三:乌龟陷阱——反应力与专注力的终极挑战】

    围坐成圈的孩子们左手平伸、右手食指竖起,全神贯注听志愿者讲故事。当“乌龟”一词突然出现,瞬间上演“手指抓捕战”——既要敏捷抓住同伴,又要闪电般缩回自己的手指。“我抓住了三次!”“下次我要更专注听故事!”孩子们红着脸兴奋分享。心理志愿者洪中南借机引导:“团队合作就像这个游戏,既要主动出击,也要懂得保护伙伴。”“看到他们从‘各玩各的’到主动拉起摔倒的同学,这就是教育的意义。”班主任感慨道。


(撰稿:张孝义    审核:朱蕾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