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筛查量表介绍(心理健康相关篇)
发布时间: 2022-05-19 浏览次数: 10


近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频发。我们常在各大新闻媒体中发现,中小学生易出现焦虑、自闭、抑郁等心理问题以及不良行为倾向。因此,定期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普测十分必要。那我们学校该如何选择心理健康量表呢?下面跟我来认识一下各个量表吧~
01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

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来自于陈永胜(2000)编写的《小学生心理诊断》,由心理学工作者和小学教师共同研发,对筛选、诊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一定成效。

量表共80题,由8个分量表组成,每10个项目组成一个分量表,分别用英文字母A、B、C、D、E、F、G、H表示。其中:A:学习障碍;B:情绪障碍;C:性格缺陷;D:社会适应障碍;E:品德缺陷;F:不良习惯;G:行为障碍;H:特种障碍。

因小学生阅读和认知水平较低,且该量表没有编制智力测验的项目内容。因此,在运用该量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量时,建议结合其他智力测验进行。

注:本量表为教师评定量表,非自测量表。

02

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

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及其他心理学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成为适用于我国中学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

量表按焦虑情绪所指向的对象和由焦虑情绪而产生的行为两方面测定。由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等8个内容量表构成,共100题,每题只有“是”、“否”两个选项。

注意事项:

1.若量表总分超过65,表明被试可能存在某些心理困扰;

2.该量表适合初高中阶段学生。

03

90项症状清单(SCL-90)

90项症状清单,又叫90项症状自评量表,于1975年编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也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

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采取5级评分制。涉及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内容。并采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其他等10个因子来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

注意事项:

1.评定时间范围在“现在”或“最近的一个星期”实际感觉;

2.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需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3.量表适用于成人(16周岁以上)。

04

儿少心理健康量表(MHS-CA)

儿少心理健康量表(MHS-CA)由程灶火等于2001年编制,于2004年完成信效度研究和全国常模建立。该量表是借鉴目前国内外儿童心理健康评定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编制的。该量表既能反映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过程,也能反映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该量表共有24个能反映儿童心理过程和特征的条目。24个条目分别归属于认知功能、思维与语言、情绪体验、意志行为、个性特征等5个分量表。

而每个条目包含7个等级状态的描述,分别代表7种不同的心理健康。其中:7=过度性病理行为;6=过度性神经质行为;5=高健康状态;4=一般健康状态;3=低健康状态;2=缺失性神经质行为;1=缺失性病理行为。

注意事项:

1.小学生由父母与子女共同讨论填写;

2.中学生可以自己填写,也可以与父母讨论填写;

3.适用于在校中小学生(6-18岁),填写者要小学文化以上水平;

4.量表不作为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的筛查工具;

5.评定时限为“目前”或“最近一个月”的实际情况。

05

中小学心理健康量表

中小学心理健康量表是由广西师范大学心理系陈宛玉博士带领研究团队进行调研及编制的。本量表对中小学生有较好的适配度,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能够总体衡量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后续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及评价依据。

量表共60题,采取五级计分法,从学业倦怠、情绪困扰、人际敏感、社会适应、人格发展和躯体症状六个维度反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