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分“想法”和“感觉”之间的不同。想象你正走在黑黢黢的大街上,你听到身后有三个人在快速尾随。你感到紧张和害怕,因为你认为他们想要袭击你。这种焦虑的感觉是你的感觉,而“我要被攻击了”这种想法,是你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的解读。然而,如果你换个角度想,这些是刚参加完医学会议的人,你就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变得无关紧要。
2.你的想法导致你感觉紧张。你应当注意到,你的焦虑经常误导你,让你觉得有威胁,而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例如:“我感到焦虑,是因为我觉得我会失败。”监督你的负面焦虑想法。当你焦虑时,写下你的想法。如果你注意到,你正在焦虑和思考“我会让自己出丑的,我会失控”,那么,就写下这些想法,并保存记录。随后,我们将会看到,这些想法符不符合事实。
3.区别想法与现实。例如:“我可以相信外面正在下雨,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事实。我需要采集证据——走出去,看看是否真的在下雨。”
4.确认扭曲的自动思维,并归类。用表格,持续记录你的焦虑想法,对你的负面想法加以归类。例如,“我总是失败”、(过度泛化)或是“我是一个笨蛋”(标签化)。
5.记录下你对你想法的信任度,以及感情的强烈程度。例如:“我感到焦虑”(80%),是因为我认为自己会失败(95%)。
6.成本效益分析。衡量你焦虑想法的利弊。
例如:“我需要别人的认可。”
弊端:“当身边有人时,这种想法让我害羞和焦虑,也贬低我的自尊。”
好处:“或许我应当努力赢取别人的认可。”
总结:“如果我不这样想的话,应该会更好。”
7.检验你思想的逻辑性。你是否会没有逻辑地得出结论?例如:我是一个失败的人,因为那次考试考得很糟糕。
8.支持和反对你想法的证据是什么?你是否在没有收集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就匆忙得出结论?你是否只寻找支持你想法的证据,而忽视它们的反驳意见?
9.区分“有可能”和“可能”。如果你很焦虑的话,有可能你会心脏病发作,但其发生的概率是多少呢?如果你要打赌,你会赌坏事情发生呢,还是会赌它不会发生?
10.如果某事发生了,那意味着什么(会发生什么事情,它为什么会成其为问题)?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又意味着什么——会发生什么?它有什么问题?例如:如果我的心跳加快,它就会越来越快,然后我可能会惊恐发作,接着晕倒,不省人事,陷入昏迷。
11.双重标准。问问你自己,是否会像对待自己一样,把同样的想法(理解、标准)运用于他人?为什么会或不会?例如,如果一个朋友正在讲话,而她的大脑暂时短路了,你会不会觉得她是一个傻瓜?
12.衡量支持你想法的证据和反对意见。
例如:“我会被拒绝的。”
支持的证据是:“我很焦虑(情绪推理),我有时不讨人喜欢。”
反对意见:“我是一个举止得体的人,有一些人很喜欢我。跟别人打招呼,并不是什么可怕或是没礼貌的事情。人们来参加这个聚会,就是为了认识朋友的。”
总结:“并没有足够的有力证据证明我会遭到拒绝。没有付出,哪有收获。”
13.检验证据的可信度。你的证据真的可信吗?你的证据经得起他人推敲吗?你是否在运用情绪推理,并用选择性信息支持你的论断?
14.记录每日日志,写下支持和反对你想法的证据。每天保持记录,记下那些肯定或反对你想法的行为或事件。例如,如果你认为自己将要惊恐发作,那就保持记录你全天的焦虑水平。又或者,如果你认为,当身边有人时你只会说出些愚蠢的话,那么就记录下所有你说过的话,无论是正面、中性或负面的。
15.换个角度看问题。例如:“如果有人不喜欢我,或许只是因为我们俩不是一个类型的人。又或者是因为,别人情绪不好或是害羞,又或许是因为有喜欢的人了。如果我感到焦虑,或许只是身体的觉醒,并不是失控的征兆。”
16.向自己证明,并不存在什么问题。列举出所有的理由,说明为什么,现在并不存在问题:“即使我脸红了,我依然可以做我平常做的那些事情。”
17.做自己的辩护律师。想象你雇用了自己,当自己的辩护律师,为自己辩护。为自己写下最有利的辩词,即便你根本就不相信它。
18.进行试验。用违背意愿的行为,测试一下自己的想法。例如,
你觉得自己会被拒绝,那么就在聚会上找10个人接触试试看。
19.正确认识事物。即便某个消极念头是真的,你仍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又或者,如果和那些,比如说有性命之虞的人相比,你看起来怎样?
20.与自己争辩。想象,“积极”和“消极”是争论里的两个重要角色。与消极的想法来场角色扮演,投入这样一场角色争论:消极的你说:“你会考砸的。”积极的你回答道:“没证据表明我会失败。”继续这样的对话。
21.无视想法,展开行动。在真实场景中,表现得如同你并不相信自己的消极想法。例如,如果你在聚会上感到焦虑,那么就去找10个人,介绍自己。如果你害怕在电影院里惊恐发作,那就走进去,坐下来,并且相信自己正在扮演一个超级自信的人。要保持“入戏”的感觉。
22.让它不那么可怕。通过正面看待事物——为什么它并不可怕——把一个可能的坏结果“去灾难化”。例如:如果我惊恐发作了,为什么它并不可怕?因为,惊恐发作是有自限性的。我过去也发作过,它只是一种兴奋罢了。
23.检验那“可怕的想象”。问问你自己,某事最糟糕的结果会是什么?你该如何应对?即便这发生了,有哪些行为是你可以控制的?如果你在某事上犯了错,最坏的结果可能是什么?这种可能性有多大?最好的结果是什么,最可能的结果又是什么?
24.检查你过去的判断。你是否总结过你的虚假判断?过去,你是不是通常都会作出消极的判断,这些判断是不是都没有成真?你是否倾向于负面判断?这些判断,是不是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例如,你预测你在舞会上会受到排斥,于是当你去参加聚会时,一言不发——于是,也没有人喜欢你。
25.测试你的判断。列出对下周所作预测的详细清单,并记录结果。
26.审查过去的忧虑。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过去让你很是担心,现
在却不再想起?尽可能多地列举这样的事情,问问自己,为什么它们对我不再重要?
27.挑战你对肯定的需求。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你无法获得肯定。如果你想排除所有负面结果的可能,那你将寸步难行。那些你每天都做的事情不需要肯定。(例如,开车上路,去餐馆吃饭,与人交谈,做你的工作。)
28.学会接受。不要试图去控制和改变每一件事。或许有些事你应该学着接受,并尽量做得最好。例如,也许你并不是工作上表现得最出色的那位,但也许,你可以学着欣赏自己的能力。
29.欢迎你的消极想法,就如同欢迎一名访客。把你的消极想法当作是来参加你聚会的一位客人。这是一个各种想法在你脑袋中游走的派对,你只需要请你的想法坐下来,找点喝的,享受这个派对。你没必要清除消极想法,或是与之抗争,只需顺其自然。
30.把想法拍成电影。把你的负面想法,想象成你正在观看的电影里面的角色,你只是在看这部电影。不要试图改变剧本,不要与那些想法争论,只是观看它们。电影,终会有散场的时候。
31.识别你不合时宜的规则和假设。看看你的规则手册(“应当”、“必须”、“如果……那么”等表述)。例如:“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应该成功;如果人们不喜欢我,就意味着我有什么不好;我必须获得每个人的肯定。”
32.挑战你不合时宜的规则和假设。你是否给自己设定了不合实际的期望?你的标准是否过高?过低?过于空泛?你的标准,是否给了你学习的弹性空间?你会不会把这些规则运用在其他人身上?例如,你是否会因为某人紧张,就觉得他是一个废物?你是否会觉得,一个人要是没有检查所有的事情,他就是不负责任的?
33.换位思考。与其困在自己的思维方式里,不如换个你认识的人(你认为很有效率的人)的角度来想问题。在这些情况下,这个人会怎么想、怎么做?
34.开发新的、更具适应性的假设。为自己设定新的、更现实的、公平的、更人道的规则。例如,你应该这样想:“不管别人怎么想我,我依然很有价值。”而不是:“如果别人不喜欢我,就意味着我有什么不好。”
进行更符合现实的假设:有什么好处和坏处呢?
弊端:或许我过于自负,与大家远离。
好处:增强自信,减少羞怯,减少对他人的依赖,更肯定自我。
结论:这种新的假设,比过去那种“我必须要讨大家欢心,才会对自己满意”的假设要好得多。
35.试着想象这样的画面:你信心十足地应对某个可怕的人或某种可怕的场景。想象自己走进人潮汹涌的地方,觉得自信有力。或是想象自己暴露在害怕的场景面前,结果凯旋。
36.重塑恐怖画面。想那些让你焦虑的人或场景,改变你对他(它)们的印象,这样他(它)们就不会那么可怕。弱化那些可怕的画面。例如,把你害怕的人或事物,想象得比你小,比你弱,而不是比你强大。
37.暴露体验恐惧画面。降低自己对恐惧画面的敏感性——反复暴露体验某种恐惧画面或场景,以减少它对你的惊吓程度。例如,如果你怕别人嘲笑你,那就用30分钟来想象别人嘲笑你。你会发现,这会让你感到乏味。
38.使用“应对卡”。写下对自己的指引,以供艰难时刻使用。(例如:“不要担心自己的焦虑觉醒,它只是一种兴奋,它并不危险。焦虑并不意味着我会发疯。我可以忍受它。”)把这些话语和提示写在你的“应对卡”上,方便你查找。
39.预想问题。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列出来,并设想理性的反应和应对方式。例如,你担心你可能会丢掉工作。列出如果这件事情发生了,你可以采取的系列措施。
40.给自己打抗压“疫苗”。想想你最糟糕的想法,再把你的应对
办法写出来。例如,你最糟糕的想法是:我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写下你的理性回应:在我的一生中,我曾经在许多事情上取得过成功。如果我某件事情失败了,并不代表着世界末日。